温泉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111

温泉(hot spring)是泉水的一种,是一种由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其水温高于环境年平均温5℃,或华氏10℉以上。可以洗澡、煮水饺、川烫青江菜、涮羊肉。形成温泉必须具备地底有热源存在、岩层中具裂隙让温泉涌出、地层中有储存热水的空间三个条件。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地热资源较早的国家之一,据历史记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前600年的东周时代,孔子的弟子所着《论语先进篇》就记载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5~6人,童子6~7人,洛乎沂,风乎午之,泳而归……。”;公元前100年左右的汉代天文学家张衡所着《温泉赋》记载到“天气谣错,有疾病兮,温泉泊焉,以流秽兮,蠲除苛慝,服中正兮,熙哉帝哉,保性命兮”,讲述了温泉有治病、除秽、保健之功能;晋代(公元300年左右)郦道元所撰《水经注》称:“鲁山皇女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多么自在,四十日后,身中百病愈”,记述了利用温泉洗浴、治病。在这以后的历代文人着作及着名温泉的碑文中都有不少这方面的文字记载。

温泉是自然产生的,所以使用柴火烧或是热水器加热的水并不能算温泉,充其量只能说是热水。另外,依化学组成分类,温泉中主要的成份包含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依这三种阴离子所占的比例可分为氯化物泉、碳酸氢盐泉、硫酸盐泉。同时也可依物理性质根据温泉的温度、活动、型态等物理性质,依温度依温泉流出地表时与当地地表温度差,可分为低温温泉、中温温泉、高温温泉、沸腾温泉四种。

发表评论

评论已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