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地热供暖专题(二):天津

111

天津是老工业城市,煤炭资源每年从山东和内蒙源源不断地运来,虽然满足了城市的需要,却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耗,也形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

1970年,李四光来到天津某火力发电厂,他探查到天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十分感慨地说:“如果把地热用到这里来(发电厂),不仅能节约煤,还能减少多少城市污染啊!”李四光认为,像天津这样有着丰富地热能的城市,居然不开发,简直是暴殄天物,于是,一场地热开发热潮在70年代中期的天津掀起了,这股热潮,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天津城市能源利用结构。

2011年,天津市用来供暖的煤炭总计有513万吨,这使燃煤锅炉房比例为68.3%,热电联产几组提供的供暖比例是27.7%,而地热和其他一些供热能源共占4%。早在70年代,李四光就提出,天津市的地热资源可以进行综合利用,既能够进行温泉洗浴,又可以进行地热农业,还可以利用地热来供暖,节省煤炭资源。

天津有着中国最早的地热记载,清朝的《畿辅通志》中,就有关于天津地区温泉的记载,而民国时期著名地质学家章鸿钊在《中国温泉辑要》也收录了这则资料。

天津位于华北断陷盆地,处于环太平洋地热带,天津地区的地热异常区,通常分布在凸起区或断裂构造之上,基岩底层的起伏,对浅层地温的分布起着主导作用。天津市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有两种主要的赋存类型,一种是孔隙型热储,另一种是基岩岩溶裂隙型热储,芦台潘庄、王兰庄、芦台汉沽、武清杨村、万家码头、山岭子、滨海地区等地热田,是天津的七大地热田。

天津市的地热勘探深度最深有4000多米,温度高达102℃。根据《天津市地下热水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天津市地热资源储量约为8446.17亿立方米,以目前的技术条件,可开采储量为85.41亿立方米,预计年开采量8541万立方米。

20世纪70年代初,天津的地热资源受到了国家计委地质局的重视,地质学家李四光专程来到天津,在天津市组织大规模的“地热会战”,成立地质勘探队,将天津作为国家地热资源勘察试点,在天津市以及城郊的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重力勘测、地温测量、打钻探井进行勘探,为此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地热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先后发现若干个地热异常区,并确定了天津各个地热异常区的热储层类型。

鉴于天津地热资源的状况以及70年代的地热勘察成果,到了80年代,天津掀起了地热开发的热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天津的地热开发刮目相看,进行国际援助,天津市政府和地矿部先后投入了总计8000多万元的开发资金,钻探10万多米,对几个地热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并形成勘察报告。

进入90年代,天津不仅完成了王兰庄、山岭子、滨海地区、武清杨村等地热田的勘察,并且开始引入先进的地源热泵技术,开始探索城市地热供暖之路。为了鼓励天津市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国家储量管理部门批准天津的地热年可采量为5088万立方米,地热区可开发总面积为2977平方公里。

到了2000年,天津市进行了更广泛的地热普查工作,确定天津地热属于中低温地热资源,并且埋藏于1000~3000米的浅层地区,温度25~103度,埋藏深度和温度都非常适宜开采,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区和宝坻、汉沽、大港、宁河、静海等地区。而值此之时,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天津也开始试水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技术,建立试点,并逐渐推广。

2010年,天津市颁布《天津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方案》,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在天津全市1125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浅层地热能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并形成调查报告,再根据资源情况提出地热资源的策划专项文本。

除此之外,天津市还选择10处不同的区域、类型、利用方式和规模来建立典型的地热项目示范工程,工程面积预计为100万平方米,并总结这些示范工程的开发经验,形成地热能利用的技术规程。同时设立天津市地热开发利用监测网,并规范地热管理部门职权,提供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政策保障。

截至2014年初,天津是全国利用地热资源规模最大的城市,地热供暖总面积达1553万平方米,地热供暖占总供暖比例的5%,供暖小区和公共建设达到213个。目前已经有10个地热异常区,其中有8个蕴藏丰富地热资源的大中型地热田,而煤炭的使用量每年减少了3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减少76万吨。

在天津市“十二五”规划(《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天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区县大力发展热电联产、燃气和地热等清洁能源供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大力推广地源热泵等先进节能技术。 ”

天津市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师范工程正在逐步推进中,在开发地热资源中还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如使用不同模式的地热回灌,完善地热循环开发模式等等。未来的天津,必将在清洁能源可持续应用上走出一条光辉之路。

发表评论

评论已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