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旅游不等同于地质公园旅游,并不像一般人所误认的那样“只可能在极少数地区开展的旅游”,而是一个极为广阔的处女地,地质旅游开发的关键是人们的思路创新,“地质加创意再加旅游就等于地质旅游”。地质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生存条件,并成为人类漫长历史中资源的构成之一。对地质要素的生存适应及开发利用,折射出人类对地质要素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构成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旅游地质文化就是从旅游的需求和环境的供给的关系视角揭示旅游与地质要素的文化关系,探讨人类地质文化在旅游开发与经营中的应用表现,从而发现旅游发展与地质文化间的耦合规律,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借鉴。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地质遗迹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是地质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质旅游资源又是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在第三产业中已占绝大部分比例,地质旅游的蓬勃兴起,成为推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它与基础产业相比,不需要专门的原料消耗,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地质遗迹资源产业发展本身就是以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为方针,在开发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也决定了地质遗迹资源产业将成为引导我国产业绿色化的前锋 。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对文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地质旅游对于人们来说,可以丰富地理知识、地质知识、文史知识、风俗民情知识等。旅游活动的所见、所思、所闻,成为每一位旅游者积累知识财富的过程。
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需要 。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方式,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合理而科学地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把建立地质公园与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使地质遗迹资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居民就业,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从而达到保护地质遗迹的目的。 在中国,为配合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国土资源部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及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定了有关申报、评选办法。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由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质公园。建设地质公园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地质公园是崇尚科学和破除迷信的重要举措。地质公园的建设可以普及地学知识、宣传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为主要任务,既要有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解释,又有地质科学的解释,从而使地质公园既有趣味性,更有科学性。
如何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为了保护地质遗迹,我们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坚决克服急功近利、不讲科学、不按规划、不合理开发地质遗迹的短期行为,打击破坏地质遗迹的违法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千姿百态的山川、飞流直下的瀑布、五光十色的湖泊、喷涌不息的奇泉,永续为人类服务。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