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质作用—风化作用

111

在工程地质学中,对建筑物的稳定、安全及人类生活环境有影响的自然地质现象,称 为自然地质作用。自然地质作用的类型很多,本章重点研究风化作用、河流的地质作用、 岩溶作用(又称喀斯特)、滑坡、崩塌、泥石流、风和湖泊的地质作用。研究其发生及其 演化规律,预测它们对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危害。

风化作用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岩石的结构、构 造、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甚至产生一系列的崩解和分解作用,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 最普遍的一种地质作用,在大陆的各种地理环境中,都有风化作用在进行。风化作用在地 表最明显,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影响逐渐减小甚至消失。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坏,改变了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使岩石的强度和物理性质大 为降低,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另外,许多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崩塌、泥石流, 基本上是在风化作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研究风化作用的机理,分析 岩石风化程度,对评价工程地质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风化作用的类型

按作用因素与作用性质不同,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1.物理风化物理风化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在原地产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 学成分的过程。产生物理风化的原因有温度变化、冻融作用、盐的结晶作用和释重作用。

(1)温度变化:地球表面的昼夜与四季都有明显温度变化。由于岩石是不良导热体, 白天温度上升,岩石表面升温而膨胀,内部温度仍然较低,于是岩石内外层之间出现温差 及胀缩不一致,产生与表面平行的风化裂隙。晚上温度降低,岩石表面迅速散热降温,产 生收缩,而岩石内部仍在缓慢地升温膨胀,于是形成与表面垂直的径向裂隙。这个过程反 复进行,风化裂隙日益扩大增多,使岩石表面成层状剥落,坚硬岩石崩解、破碎。风化裂 隙使岩石的棱角逐渐消失而趋于圆化,形成大小不等的球体和椭球体,这种现象称为球形 风化。

温度变化的速度与幅度,特别是变化速度,对物理风化作用的强度起着重要影响。温 度变化愈大,收缩与膨胀交替愈快,岩石风化愈剧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可 达60?70°C,在沙漠地区,傍晚可以听到的炸裂声,就是因温度骤降而引起的物理风化。

水的冻结与融化:在一些高寒地区,进入岩石裂隙中的水,当温度降低到0°C以 下时,液态的水就变成固态的冰,体积膨胀9%左右。由于体积的增大,对岩石的裂隙可 产生很大的压力(可达96?200MPa),使岩石的裂隙加宽、加深,扩大了原有的裂隙。当 温度升高至冰点时,冰又融化为水,体积减少,扩大的裂隙又有水进入。长而久之,就会 使岩石崩解成碎块,这种物理风化作用又称为冻融风化作用。冻融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严 寒的_讳度地区和低讳度的_寒山岳地区。

可溶盐的结晶与潮解: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可溶盐类。有些 盐类具有很大的吸湿性,能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水分而潮解,最后成为溶液。温度升高, 水分蒸发,盐分又结晶析出,体积显著增大。由于可溶性盐结晶时的撑裂作用,使岩石的 裂隙逐渐扩大,导致岩石松散破坏。

岩石释重:在岩石地基、隧洞开挖过程中,由于施工开挖,破坏了原有的应力 状态,岩层顶面遭受剥蚀而卸荷,下部岩石释重,随之产生向上或向外的膨胀作用,形成 裂隙。应力释放而产生的风化作用是十分强烈的,在矿山开挖施工时,掌子面上常可见有 岩石炸裂飞出。在基坑周围可见平行子开挖面方向分布的裂隙,都是岩石释重产生的现象。 岩石释重所形成的裂隙,为水和空气的活动提供了通路,使得风化作用更加剧烈。

物理风化的结果,产生许多岩石碎屑,大大增加了岩石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为化学风 化、生物化学风化创造了条件。由于温度变化是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所以干旱地区、高 寒地区、缺少植被地区,物理风化特别盛行。

化学风化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岩石与水溶液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改变了岩石 化学成分,形成新的矿物的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有溶解作用、水解作 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和碳酸化作用。

溶解作用: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在化学风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水溶解 岩石中矿物的作用称为溶解作用。溶解作用的结果,使岩石中的易溶物质被逐渐溶解而随 水流失,难溶物质则残留于原地。岩石由于溶解作用,削弱了颗粒间的结合力,降低岩石 的强度,使岩石遭受破坏。自然界最易溶解的是卤盐类(岩盐、钾盐等),其次是硫酸盐

(石膏、硬石膏),再次为碳酸盐类(石灰岩、白云岩、呔理岩等)。岩石在水中的溶解作 用一般比较缓慢,但在C02、N02和有机酸的作用下,水的溶解能力大大增加。在石灰岩 地区,由于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常形成溶洞、溶穴、石林等岩溶地貌。据估计,地球上 的河流,每年带人海洋的可溶盐类高达40亿kg。

氧化作用:氧化作用是地表的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自然界的有机化合物、低价氧化物和硫化物最易遭受氧化作用,尤其低价铁最易氧化 成_价铁,从而使结晶格架破坏,例如:

4FeS2+14H20+1502-*2 (Fe03 . 3H20) +8H2S04

黄铁矿褐铁矿

黄铁矿经氧化形成褐铁矿,颜色由铜黄色变为褐黄色,硬度、比重都变小。同时产生 的硫酸对岩石腐蚀性极强,可使建筑材料中混凝土、钢筋产生锈蚀,在工程中应予重视。

水化作用:水化作用是指无水矿物与水结合,成为含水矿物,例如: CaS04+2H20*CaS04 * 2H20

硬石裔石育

水化作用的结果,产生了含水矿物。含水矿物的硬度一般低于无水矿物,同时在水化 过程中结合了一定数量的水分子进入物质中,引起体积增加,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

水解作用:某些矿物溶解于水后,出现离解现象,其离解产物与水中H+、0H' 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矿物,这种作用称为水解作用,例如:

4K(AlSi30s)+6H2(>^4K0H+8Si02 +A14 (Si4O10)(OH)8

正长石高岭石

正长石经水解作用后,形成的K+与水中0H—离子结合,形成KOH随水流走,析出一 部分&02呈胶体溶液随水流失,其余部分可形成难溶于水的高岭石残留在原地。如在炎热、 潮湿的气候下,高岭石将进一步分解,形成铝土矿(A1203 ? H20)o

碳酸化作用:溶解在水中的C02成为H2C03,可以分解岩石,称为碳酸化作用。 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在碳酸化作用能够将比较难溶于水的碳酸盐转为易 溶解的重碳酸盐,因而加强了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例如:

CaC02+H20+C02 — Ca(HC02)2

碳酸钙重碳酸转

以上化学反应为可逆的,当存在充足的co2时,反应可以一直向右进行;当水溶液蒸 发干燥达到饱和时,可脱水并释放出C02,再变成CaC02沉淀。反应向左进行。这种反应 在石灰岩地区非常普遍,如石灰岩溶洞内的钟乳石就是向左反应的结果。

3.生物风化岩石在动、植物及微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包括生物物理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生物物理风化作用是生物的活动对岩石产生机械的破坏作 用。例如,植物根系在岩石裂隙中生长,不断地撑裂岩石,从而引起岩石崩解破碎的“根 劈”现象。穴居动物的挖掘,也可以使岩石崩解。人类的各种建设活动,如开挖隧洞、修 路、开矿、农业耕作等,也可以看成一种最剧烈的生物物理风化作用。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是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物死亡后的 遗体腐烂分解来进行的。例如,植物和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通过分泌有机酸、碳酸、 硝酸等溶液腐蚀岩石;动植物死后遗体腐烂,一方面可供给植物生长的钾盐、磷盐和各种

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因含有机酸,对岩石和矿物也有腐蚀作用。

在自然界中,上述三种风化作用是彼此存在的,相互影响的。在不同的地区,他们作 用强弱有主次之分,例如在于旱和高山地区,以物理风化为主,而在湿热多雨地区,则以 化学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为主。

 

发表评论

评论已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