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旅游资源概况

111

 

在我国,除高山、极高山多数分布于青藏高原外,北方多大山脉、大高原、大平原,对比强烈,又受气候影响,多数山地植被覆盖率较低,故而山石多裸露,所以总体上给人以雄浑博大之感;南方则多为中小型山脉、丘陵,与小平原、盆地交错分布,多数地区植被覆盖率很高,岩石少裸露,兼以气温较高,雨量较多,使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所以总体上给人以纤巧秀丽之感。个人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是自然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地貌对人的思维、性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地质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项目的兴建和选择,所以,在进行地质旅游规划时,首先应考虑该地的地貌特点,并且通过人为的改造突出其特点,弥补其不足。

一、登山探险胜地——高山和极高山

中国是多山国家。世界著名的极高山多数在中国境内或边界地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其中有8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其高度为8844.43米)、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等。此外,还分布在新疆北部和内地。这些高山和极高山是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旅游胜地。攀登高山和极高山虽然只是少数人能够参与的活动,但是从旅游业来说,也是一项收入较大的业务。中国具有开展登山旅游的极好条件,应对此给予更多重视。

二、观光旅游胜地——中山和低山

在我国海拔1000~3500米为中山,500~1000米为低山。这种高度的山地处于平原和高山之间,不像因已被人类充分开发的平原那样已经较难以看到大自然对地貌的作用,故还保留着许多大自然的刀斧神工所形成的奇观,而同时又经过一定程度的开发,也不像高山那样人迹罕至,缺少人文景观。所以中山和低山无论在自然景观方面,还是人文景观方面,可供观览的内容都比较丰富。同时山地也为避暑胜地。山地若植被覆盖率高、海拔高有利于疗养,所以山地常建有疗养设施。此外,这种高度也是多数游人较易到达的。中国素有登山的传统,这种群众性活动,一般所攀登的是中山和低山,所以,它们是最受游人青睐的旅游地。在至今确定的119处“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仅以山地风光为主的即占50%以上,而且绝大部分属于中山和低山。

下面来了解中国地质旅游地貌资源:

一、花岗岩地貌

花岗岩地貌节理发育,经抬升作用可形成高大挺拔的山体,其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岩石裸露,沿节理、断裂有强烈的风化剥蚀和流水切割,多奇峰、深壑、怪石,球状风化作用突出,可形成“石蛋”(最典型的为“风动石”)。中国花岗岩地貌分布广泛,其中以黄山、华山、泰山景色最为著名。黄山有“石、松、云、泉”四绝。黄山景色奇特,故前人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素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称的华山和“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则矗立在平原之上,分别以“险”和“雄”名闻天下。华山为一巨大的花岗岩岩株,海拔2160米,为“五岳”之冠。泰山雄踞齐鲁大地,集丽(山麓)、幽(登山东路)、妙(山顶)、奥(后石坞)、旷(登山西路)于一体。此外,厦门鼓浪屿和万石岩、泉州清源山、福州鼓山、安徽天柱山、京东盘山等都是著名的花岗岩山地风景区。

二、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为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此种地貌最早发现于广东仁化丹霞山,此山被视为丹霞地貌的典型。福建武夷山、河北承德磬锤峰和僧帽山、江西弋阳龟峰、贵州赤水五柱峰及湖南武陵源的大部分景区亦属于此种地貌。

三、流纹岩地貌

流纹岩地貌为酸性喷出岩所形成,常有流纹构造。因此,各种尺度的造型极其丰富、逼真,而且在不同时间、从不同角度观看,常常会呈现不同形象,有变幻之妙。此种地貌在闽、浙沿海分布很广,以浙江乐清雁荡山最为典型。

四、熔岩地貌

地下岩浆涌出地表凝固所形成的地貌。因地壳断裂、新构造运动和板块运动而形成火山喷发,地下岩浆从火山口或沿火山裂隙涌出地面,随地形而流动,逐渐冷却、凝固,并散失大量气体,最后形成黑、褐、黄等颜色的熔岩塔、熔岩陷谷、、波状熔岩等,而最突出的为火山锥、火口湖。熔岩阻塞河道还形成了熔岩堰塞湖。火山口有的积水成湖,有的出现了“地下森林”。此外,还形成温泉。

我国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给国人带来了数不胜数的旅游乐趣,祝愿人们在节假日期间都会喜欢上地质旅游活动。

发表评论

评论已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