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开发利用地热能不仅对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就业均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地热能通常分为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干热岩型地热能。
浅层地热能。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大陆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可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320亿平方米,其中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适宜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水热型地热能。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1.25万亿t,中国大陆水热型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18.65亿吨标准煤(回灌情景下)。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主,高温为辅。受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控制,水热型地热资源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依据构造成因可分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
隆起山地型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胶东、辽东半岛等山地丘陵地区。隆起山地型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和藏南、滇西、川西等地区。由于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板块地热带的西太平洋岛弧型板缘地热带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陆-陆碰撞型板缘地热带的交汇部位,受构造活动的控制,该区域孕育有大量的水热活动,是我国最主要的高温温泉密集带。西南地区水热型地热资源年可采量折合标准煤1530万t,高温地热资源发电潜力712万kW。
干热岩型地热能。干热岩在地球内部普遍存在,但有开发潜力的干热岩资源分布在新火山活动区、地壳较薄地区等板块或构造体边缘。我国陆区地下3~10km 范围内干热岩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t。根据国际干热岩标准,以其2%作为可开采资源量计,约为2015年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000倍。鉴于干热岩型地热能勘查开发难度和技术发展趋势,埋深在5500米以浅的干热岩型地热能将是未来15~30年中国地热能勘查开发研究的重点领域。
浅层地热能开发情况。中国浅层地热能利用起步于20世纪末,伴随绿色奥运、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浅层地热能利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起浅层地热能利用规模开始居世界第一。“十三五”期间,我国建设了一批重大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浅层地热能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得到验证和认可。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采用深层地热+浅层地热+水蓄能+锅炉调峰方式,为29万平方米建筑提供供热制冷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办公区利用地源热泵+深层地热+水蓄能+辅助冷热源,通过热泵技术,率先创建“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为237万平方米建筑群提供夏季制冷、冬季供暖以及生活热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源热泵系统作为“绿色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兴机场257万平方米建筑提供冷、热能源等。截止2019年底,全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模为8.4亿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湖北、江苏、上海等省市的城区。
地热直接利用的年利用能量世界第一,占世界的29.7%;地热直接利用的设备容量世界第一,占世界的25.4%;地源热泵年利用浅层地热能量世界第一,占世界的30.9%;地热供暖年利用量世界第一,占世界的38.2%。水热型地热能开发情况。水热型地热能利用是中国地热产业主力军。我国开发利用水热型地热供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水热型地热供暖的开发利用在规模、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发展。近10年来,中国水热型地热能直接利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国地热能直接利用以供暖为主,其次为康养、种养殖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建筑面积超过1.5亿平方米,其中山东、河北、河南增长较快。
中国地热能发电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0年12月第1台中低温地热能发电机组在广东省丰顺县邓屋发电成功。目前,我国地热发电已建总装机容量53.45MW,目前运行容量46.46MW,已停运容量5.79MW,已拆除容量1.2MW。干热岩型地热能资源勘查开发情况。干热岩型地热能是未来地热能发展的重要领域。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经过20—40年不等的探索研究,在干热岩型地热能勘查评价、热储改造和发电试验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一定经验。相比而言中国起步较晚,2012年科技部设立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启了中国关于干热岩的专项研究。2013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青海省联合推进青海重点地区干热岩型地热能勘查,2017年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干热岩体,是中国在沉积盆地区首次发现高温干热岩型地热能资源。
地热能作为蕴藏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分布较广,有着稳定可靠等优势。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 利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5 年,各地基本建立起完善规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流程,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信息统计和监测体系基本完善,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力争比2025年翻一番。大力推动清洁高效、节水环保的地热因地制宜、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对于促进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