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地热资源分布概述

111

根据开发利用目的,可将水热型地热资源分为高温(大于150度)、中温90-150度、低温小于90度,而从热量传递的方式又可将上述地热资源分为传导型和对流型。根据我国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地热背景,将中国地热资源分为:高温对流型地热资源、中低对流型地热资源、中低传导型地热资源。现分布情况简述:

一、高温对流型地热资源

高温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藏及台湾地区。西藏南部,地表共有600多处高温地热显示,包括间歇喷泉(Geysers)、沸泉(Boiling spring)、喷气孔(Fumaroles)、冒气地面(Steaming ground)、水热爆炸 (Hydrothermal explosion)等,其中345处在20世纪70年代既经过实地考察。热水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热水含有丰富的Li、Rb、Cs、B等元素,总矿化度介于1-3g/L之间。据估算,西藏地区的地表天然气放热量为622.8*10的6次方J/s。

腾冲为现代火山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并与缅甸接壤。该地区已确认出的水热区共有58处,其中“热海”热田最具开发前景。地球化学温标显示,腾冲地球热储存温度可达230度-240度,其热源可能是一个正在冷却的高温岩浆囊。 从全球地热系统及地球资源分布来看,滇藏地热带实际上是地中海地热带的东延部分。滇藏地热带总的发电潜力为5817.60MW。其中西藏为3040.04MW,占整个地热带的52%。大家知道,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目前总的装机容量为25.18MW,只占西藏地热资源发电潜力的1/121。可见地热发电潜力巨大。

台湾地热上属全球“环太平洋地热带”,既火山学上的环太平洋火环的一部分,高温地热资源丰富。据陈肇夏报道,台湾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屯现代火山区和中央山脉变质岩带,前者温度高达293度,后者在清水地区深部热水温度在197-229度之间。据陈肇夏估计,大屯火山区的地热发电潜力在20*10的4次方KW之间,而中央山脉变质岩地区的地热发电潜力不会超过10*10的4次方。虽然大屯火山区有较大的地热发电潜力,但地热流体的PH值多小于2,地热开发所必须装备的严重腐蚀问题无法解决,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很难加以开发利用。中央山脉清水热田虽在1981年建起一座3000KW的地热发电实验电站,但投产水量急剧下降,至1989年6月热水总产量已下降至105t/h,仅能发电500KW左右,1995年停产。

二、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广西以及江西、湖南和浙江。从成因上来说,这类地热资源是在正常或略微偏高的地热背景下,大气降水经断层破碎带或裂隙发育带渗入地下,并从围岩中吸取热量成为温度不等的地下热水。这类地下热水在适当地质条件构造下可出露地表形成温泉,构成一个完整的地下环流体系。一般情况下,地热背景越高,下渗深度越大,地下热水温度越高。

三、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

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是一类能源潜力巨大的地热资源,主要埋藏在大中型沉积盆地之中,据估算,我国10个主要沉积盆地的可开采资源可达到18.54亿吨标准煤的量级,可见其潜力资源之巨大。目前北京、天津、西安大城市开发利用的就是这种资源。

实际上在自然界很难看到单纯的对流或者传导型地热资源。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两种叠加在一起,或对流-传导,或传导-对流,只是看其以何种为主罢了。

 

发表评论

评论已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