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的大型地热能发电厂,通常位于火山口附近区域,钻井深度2公里左右,通过地热流体或蒸汽带动汽轮机发电。当钻井深度达到3-3.5公里,地热流体可达到理想的所谓“超临界状态”,即218个大气压和374摄氏度(℃),单井地热能发电效率可提高10倍以上。曾经在欧洲、日本和冰岛尝试的超临界地热能钻井开采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其中最主要原因来自极端环境条件下,高压高温热流体对钻探开采设备的强腐蚀。
欧盟提供680万欧元资助,总研发投入1560万欧元,由欧盟3个成员国及联系国意大利、德国和挪威,主要地热能发电企业联合科技界组成的研发团队。从2015年5月开始,在全面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再次对耐高压高温地热能钻井开采技术发起冲击。研发团队已制定出严密的技术开发路线图,充分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耐高压高温钻探技术,应用于超临界地热能的开采利用。
研发团队三大主攻方向,一是耐高压耐高温防腐蚀各类地热能材料研制,二是耐高压高温地热能钻探开采技术及生产工艺突破,三是超临界地热流体有效控制。各自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研发小组已组建完成,正式启动各自领域的研发创新活动。研发团队的负责人称,有信心实现研发创新目标,一旦技术突破意义重大,不仅全面提升地热能发电行业竞争力,而且一定程度上可在世界任何角落实现地热能的开采利用。
评论已关闭。